很遗憾,因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无法获得最佳浏览体验,推荐下载安装谷歌浏览器!
聚氯乙烯塑料形态各各异,差别很大,加工方法也多种多样,可压制、挤出、注射、涂层等。聚氯乙烯树脂的颗粒大小、鱼眼、松密度、纯度、外来杂质、孔隙率对加工性有都有影响;糊树脂则应考虑糊料的粘度和胶化性能。
聚氯乙烯为无定形高聚物,收缩率小。粉料加工前宜预热以排除水分,增强塑化效果,防止气泡。而且pvc极易分解,特别是在高温下与钢、铜接触更易分解(分解温度200度)。成型温度范围小,必须严格控制料温。使用螺杆式注射机及直通喷嘴时,孔径宜大,以防死角滞料。模具浇注系统应粗大,浇口截面宜大,模具应冷却,模温30-60度,料温160-190。
在玻璃化温度(tg,80℃)以下,聚氯乙烯为玻璃态;在tg→粘流温度( tf,约160℃)呈高弹性橡胶状,有可塑性;在 tf→热分解温度( td)为粘流态,温度越高,流动越容易。当温度超过td,pvc分解出大量的氯化氢(hcl),材料丧失了化学稳定性和物理性能,因此 td是加工成型的上限温度。由于聚乙烯分子间作用力大,tf很高,甚至接近分解温度,因此需要加入增塑剂以降低tf。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入稳定剂,从而提高pvc的td,才能进行加工成型。
玻璃化温度(tg)只与分子链链段结构有关,与分子量关系不大,而粘流温度(tf)是大分子开始运动的温度,与分子量大小有关,分子量越大,tf越高。因此对某些加工成型(如注射成型)来说,有必要适当降低树脂的分子量。根据分子量的大小不同,国产悬浮聚氯乙烯树脂分为1-7级,序号越大,分子量越小。xj-4(xs-4)至xj-7(xs-7)型树脂常用于制造硬管、硬板等,其它型号较低,分子量较大的树脂,因tf较高,需加入大量增塑剂使tf降低,故常用于制造软制品。平均聚合度在1000以下的聚氯乙烯称作低聚合度聚氯乙烯,具有较好的加工性能,在加工过程中可少加增塑剂,这样不会由于增塑剂的迁移而使制品加速老化。低聚合度聚氯乙烯制品具有较好的透明度,广泛地应用于建筑材料、食品及药物包装材料以及代替有机玻璃制品。
聚氯乙烯熔体属非牛顿型的假性流体,剪切速度越大,表观粘度越小,且变化相当灵敏。升高温度,粘度降低不多,即使塑料在分解温度以下,但因长时间处于较高温度,也会起热及氧化降解现象,而影响其性能。所以改善聚氯乙烯熔体的流动性应主要考虑增大剪切速率(增大压力)。实际上,加大外作用力有助于大分子的运动,使tf有所降低,大分子能在较低的温度下流动。